東體:三大球運動會看臺冷清,缺乏強大群眾基礎難以培養頂尖人才

來源:東方體育日報2024-12-02 14:32

12月2日訊,媒體人葛愛平在《東方體育日報》中對三大球運動會的賽事環境發表了獨到見解。根據他的觀察,運動的發展最根本的基礎在於群眾的參與和支持。

剛剛結束的全國首屆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,標誌著中國首次集中舉辦足球、籃球和排球的比賽。葛愛平提到,這似乎讓人想起了1972年的五項球類運動會,那是中國體育的一個重要時刻。那時,許多比賽是在基層場地進行的,而合格的場館並不多,北京工人體育場則成為了一個標誌性地點。

彼時,觀眾們對體育比賽的熱情高漲,場場比賽幾乎爆滿。五項球類運動會的舉辦目的並非單純為了吸引觀眾,而是希望能夠重振中國長期以來被冷落的體育事業。兩年之後,中國代表團在亞運會上大放異彩,收獲了金牌總數的第三名。

在70年代,體育的訓練通常由專業團隊承擔,教練們在學校裏發現有潛力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。那時的體育氛圍濃厚,學生們放學後總是會去尋找場地踢足球、打籃球,因此教練們能較容易地找到人才。而有專業隊伍參與的賽事也極為火熱,想起小時候在人民廣場看到的中國象棋比賽,場館也座無虛席。

葛愛平指出,原上海足球隊的隊員多是從弄堂裏踢球被教練發現而成材的,而現在即便教練在小區蹲點,也難以見到幾個踢足球的孩子。

針對剛剛結束的三大球運動會,葛愛平表示主辦方的意圖是希望彌補目前體育的不足。然而沒有健全的群眾基礎,想要將頂層的賽事建設穩固,是一項挑戰。尤其讓人感到失望的是,在上海隊與山東隊的決賽中,場館內的座位卻顯得空蕩蕩。這是一場中國18歲以下優秀足球隊的比賽,卻鮮有觀眾前來,甚至連隊員的家長也很少到場觀看。這在其他國家是極為罕見的,特別是與日本的全國高中比賽相比更顯得落差巨大。

葛愛平呼籲,對於這種現象應予以重視。不過,單靠舉辦更多比賽並不會解決問題,要改變這一狀況,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性任務,而目前似乎並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。我們必須努力扭轉職業球類項目面臨的日益滑坡的局面,盡管這將是一段漫長而艱難的等待。

聲明: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