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體壇周報2024-12-25 12:21
在12月25日,一場關於中國足球的爭論正在激烈發酵。韋世豪等球員對中國足協近日公布的清債名單提出了質疑,這讓人們對2025賽季俱樂部的準入審核產生了深切的擔憂。眾所周知,《規程》是足協管理職業俱樂部的準入標準,它不應僅僅是一個擺設,而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。
回顧2018年出臺的《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準入規程》,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,足協在執行這些規定時,多次沒有遵循其應該采取的步驟。例如,《規程》規定,足協應該在每年3月15日之前啟動準入申請,並在10月30日完成審核。然而,自2017年底以後,足協卻每年都在賽季前匆忙公布名單,俱樂部遞交材料的時間也被推遲至前一賽季結束前。這顯然對準入審核的公正性造成了影響。
讓我們看看,按照《規程》,今年3月15日之前,俱樂部應該被通知提交2025賽季的準入申請,而實際情況是,足協竟然在10月10日才通知俱樂部遞交申請,且12月20日才公布第二批清債名單,預計到2025年1月上旬才能見到最終的準入名單。這種拖沓的節奏讓人對足協的監管能力產生質疑。
《規程》中的層層審核機制原本是為了確保每一家俱樂部的合規運作,地方足協的初審以及中國足協的復查都是關鍵環節。如果能夠遵循這一流程,假以時日,即便有違規俱樂部,也能被有效攔截。然而如今的現實卻是,不少俱樂部的材料或許是無法按規提交的,而這個過程被足協輕視了。
當然,考慮到行業內確實存在的欠薪問題,足協曾出於人道理由推遲公布準入名單,然而這對於那些遵規守矩的球隊而言,是巨大的不公。足協在決定延誤時,理應與各俱樂部進行充分溝通,及時公開推遲的原因以及新計劃。這樣的透明度,會讓所有人都有所準備,避免再出現推遲發布的混亂局面。
若中國足協有意維護聯賽的穩定,確實可以在特殊情況下對一些輕微欠薪的俱樂部降低準入標準,但這樣的決定要經過充分討論並確保公開透明。通過降低標準,讓那些輕微違約的俱樂部能以臨時措施獲得進入資格,同時對其實施相應處罰,以確保球隊的健康發展。
然而,在這條道路上,維護《規程》的嚴肅性和合理性至關重要。只有當中國足協嚴格遵循規程,才能使我們的職業俱樂部審核流程一次又一次地保持公正與平衡,真正讓《規程》不再成為名存實亡的規章。